再訪擊敗大盤?很難!(ㄧ)
自2017年4月寫了第一篇文章: 擊敗大盤?很難! 這7年多全球發生了許多重大的金融事件(中美貿易戰、Covid-19及全球供應鏈失衡、烏俄戰爭、美國升息、AI 大語言模型等事件) 這些重大事件或多或少都持續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我想七年前大概很難料想這些事件的發生。這也是為何持續準確預測金融市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無論如何,專業投資人目的就是因應這些不確定性風險,持續在市場做金融操作。我想是時候再次驗證經過這些年來,主動投資者與被動投資的績效比較。 本系列文會拆成幾個篇章,第一篇探討北美主動型基金擊敗大盤的勝率,第二篇探討台灣市場主動基金的表現,第三篇研究美國對沖基金產業長期表現如何,第四篇我們引用學術論文,大盤之所以難以擊敗的原因,第五篇我們轉移至加密貨幣,對照如有加密貨幣大盤指數,個別投資人也難以擊敗加密大盤的論文(可能是更難)。第六篇我們比較MSCI世界各國指數過往20多年的長期表現,為何不該單壓某一國家而應該分散全球。最後幾篇我們從公開資訊檢視財報案例,如台灣勞退基金、非金控大型公司、金控公司與大型非營利機構,如何利用指數化來更有效率的投資。 本篇文章資料來源為截至2023年底研究的 SPIVA U.S. Scorecard 、 SPIVA Institutional Scorecard 兩篇統計資料,所有資料都經過生存者偏差調整,其中SPIVA U.S. Scorecard 比較共同基金net of fee後對標指數的結果,SPIVA Institutional Scorecard則以institutional and wrap accounts (機構或是富人給專業投資機構的代操帳戶)與各種指數作為比較對象,除此之外還詳列的近十年net of fee 與 gross of fee的比較(共同基金與代操帳戶都拿來檢視) 我們先來看SPIVA U.S. Scorecard這篇報告。 表一為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報酬落後對標指數的比率,由第一列S&P Composite 1500作為美國全市場指數比較美國共同基金,數據類似我們於2017年所述,隨著時間越長,能夠擊敗市場的基金比率通常越來越低,以十年期來說,91.44%的共同基金都輸給了大盤報酬率,表二的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近十年經風險調整後報酬落後對標指數的比率為95.01%。表一與表二還詳列了大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