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火雞與時間尺度問題

圖片
英國哲學家 Bertrand Russel 曾提出一個有趣的火雞問題 , 一隻火雞第一天到火雞農場,在早上九點被餵食 ,然而這隻火雞是個善於觀察及推論的火雞,所以牠並沒有馬上下結論 ( 小心求證 ) ,牠需要大量的樣本點去觀察,於是牠觀察各種被餵食的狀況,例如是星期三還是星期四,氣候是溫暖還是寒冷,是下雨天還是不下雨,每一天牠都加入一個樣本點觀察。

冪次法則(二)支持長期買進持有ETF的新證據: Do Global Stocks Outperform US Treasury Bills?

When the facts change, I change my mind.  What do you do, sir? John Maynard Keynes 繼兩年前我們寫的文章 : 冪次法則 Power Law ,當時我們引用 Hendrik Bessembinder 教授所寫的文章 : Do Stocks Outperform Treasury Bills? ( 下載點此 ) ,上個月該作者又和其他成員完成了另一篇大作 Do Global Stocks Outperform US Treasury Bills?

談談量化交易之神:文藝復興科技的Medallion fund (下)

接續 上篇 ,我們試著分析 Medallion fund 使用了多少的槓桿,由於一般的對沖基金通常不透明,能得知的操作內容不外乎從 SEC 公告的 13F 文件得知 ( 但持股當下與揭露時間長達 45 天,且不揭露空頭部位,在股票方面也只揭露美國當地股票與 ADR ,不含外國股票。有關 13F 詳細介紹 請見此 ) ,而另一個來源就是投資該對沖基金所拿到的 letter ,通常就會解釋目前對沖基金經理人的看法及績效。但 Medallion fund 目前只供內部員工投資。能找的資料還有媒體報導,根據上篇文章引用的 Bloomberg 文章,提到一段話 ” Today the equities group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Medallion’s profits, primarily using derivatives and leverage of four to five times its capital” ( 權益投資佔了 Medallion 的多數獲利,主要使用衍生性商品與槓桿擴大到本金的 4 至 5 倍 ) 。如果只是分析至此,那本篇文章也不用寫了。運氣不錯,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 (Permanent Subcommittee) 曾在 2014 年舉行聽證會,調查聽證會的主題 : ABUSE OF STRUCTURED FINANCIAL PRODUCTS: Misusing Basket Options to Avoid Taxes and Leverage Limits( 濫用結構商品 : 不恰當的使用組合式選擇權以規避稅負及槓桿上限 ) 本篇的資料,皆是從該調查聽證會的檔案所寫,有興趣的讀者 請見此 。該調查報告,調查是否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合作,請投資銀行利用財務工程的方式,將對沖基金的量化交易演算法,包裝成 barrier basket option( 界限組合式選擇權 ) ,以利規避短期資本利得稅,將短期資本利得轉成長期資本利得,而能降低稅負 ( 美國當時短期資本利得要繳 39% 的稅,而長期資本利得僅 20% ,更久遠是 15%) 。而另一個調查重點就是利用該選擇權規避了一般融資帳戶只能達到 2:1 這條規定。 這裡有幾個名詞需要稍微解釋一下,什麼是 basket option? 以

談談量化交易之神:文藝復興科技的Medallion fund(上)

前陣子忙著開發幾個新的海外量化投資策略,以及研究幾個個股長期投資標的,雖然這篇文章幾個月前就想寫了,但拖著也就不知不覺超過半年沒更新 Blog 。未來幾年整體投資組合的規劃工作大致完成了,短期之內八成也沒點子再開發新策略,這就好像一個工程師開發了一套自動化系統把自己取代,最終也把自己給開除了 ? 我想之後應該會常定期更新文章吧 ! 量化投資最近越來越火紅,可能跟這幾年大量的數據能夠以低成本取得有關,加上電腦運算能力提升以及寫程式的普及,連一般散戶都能造出自己的量化策略並且回測 ( 但就我所知有用的很少,通常在取得數據時就犯了一些初級的錯誤 ) ,也就容易造出看起來回測很棒的交易策略,我常說這是 GIGO( 垃圾進垃圾出 ) 。近期 AI 、 FinTech 又很熱門,各大新創公司或是金融機構也跳出來成立自己的機器理財平台 ( 不過仔細觀察,通常還是噱頭居多,最終目的還是推銷給你更多共同基金,只是以號稱機器人的方式去包裝而已, 不過以演算法去挑選 「 人為操作的共同基金 」 ,我怎麼想都還是覺得邏輯很有問題,就算真的可以處理,這種方式的複雜度遠比處理一般正統量化更為困難,不僅如此,也須知道基金內部的所有持股統計分析才行 ) 。還有一種台灣投信圈號稱的量化基金,但其中需要很多投資團隊的主觀判斷來投資,而非純量化,但內部又號稱回測績效多少,這非常不合邏輯。譬如如何回測投資團隊到 2007 年的人為投資決策呢 ? 也就是說,不論績效好壞與否,目前台灣符合真正的量化投資基金,屈指可數,也就那幾支 smart beta ETF 而已。但以台灣金融資金管理行業落後美國幾年的程度,我猜測未來符合真正的量化投資基金會在台灣更常出現。 雖然量化交易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是很新的方式,但其實量化交易老早就於美國出現,對這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Ed Thorp 的自傳 ( 他是賭神,更是股神 ) , Ed Thorp 是量化投資的始祖級人物之一,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扯了一堆,回歸正傳,我們來談談量化投資裡的傳奇 :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 ( 以下簡稱 RenTech) ,華人地區喜歡稱巴菲特為股神,那 RenTech 可以稱為量化交易之神了。該公司由 James Simons 所創立, RenTech 目前約有 300 名員工,其中有 90 多名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