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時代下的產物(時間尺度謬誤)
自2008年底至目前2017年底,股市多頭已走了近9年,在這一波多頭市場,截至2017年11月22日收盤,台股報酬指數已累計上漲223.68%,同期S&P 500也上漲247.81%,投資人若在這段時期「恰巧」投入股市,賺錢確實不太意外。但是不要忘了以史為鑑,股市可不是只有多頭而已,空頭終將也會來到,只是沒有人能夠確定是何時到來。
在這一波多頭,不論財經媒體、或是謀取個人利益者,通常利用某種渲染效果,勸人投入股市。事實上這樣的論述未必是當事人故意欺騙,比較常見的狀況是,當事人也確信事實如此,常見的論述大概有:「某某指標極為有效,跟著做穩賺」,或是「利用股市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與現金流」 與 「教你輕鬆買到某種飆股,讓你不愁吃穿」等語,我們統一把這類問題取個名稱並歸類為「時間尺度謬誤」。
「時間尺度謬誤」指的是在某一個區間看似有理的投資方式或看法,若換個歷史區間或甚至把時間放的更長,則該論述不再正確。這邊舉個例子,許多人可能認為投資大盤指數的ETF,經過5年或是10年,只要穩定配息,則報酬率肯定會比定存好上許多,並會拿剛剛上述所提的近9年時間來當作範例,告訴投資人投資極為簡單與容易。然而一換個不同歷史區間,則上述論證完全錯誤。
表一:於1928年初分別投入100元至S&P 500及美國三個月期公債,
往後年份的年底餘額
西元年
|
S&P
500
報酬率 |
三個月期
美債
報酬率
|
S&P 500
年底金額
|
三個月期
美債
年底金額
|
1928
|
43.81%
|
3.08%
|
143.81
|
103.08
|
1929
|
-8.30%
|
3.16%
|
131.88
|
106.34
|
1930
|
-25.12%
|
4.55%
|
98.75
|
111.18
|
1931
|
-43.84%
|
2.31%
|
55.46
|
113.74
|
1932
|
-8.64%
|
1.07%
|
50.66
|
114.96
|
1933
|
49.98%
|
0.96%
|
75.99
|
116.06
|
1934
|
-1.19%
|
0.32%
|
75.09
|
116.44
|
1935
|
46.74%
|
0.18%
|
110.18
|
116.64
|
1936
|
31.94%
|
0.17%
|
145.38
|
116.84
|
1937
|
-35.34%
|
0.30%
|
94.00
|
117.19
|
1938
|
29.28%
|
0.08%
|
121.53
|
117.29
|
1939
|
-1.10%
|
0.04%
|
120.20
|
117.33
|
1940
|
-10.67%
|
0.03%
|
107.37
|
117.36
|
1941
|
-12.77%
|
0.08%
|
93.66
|
117.46
|
1942
|
19.17%
|
0.34%
|
111.61
|
117.85
|
1943
|
25.06%
|
0.38%
|
139.59
|
118.30
|
1944
|
19.03%
|
0.38%
|
166.15
|
118.75
|
(摘錄自Aswath
Damodaran資料網站)
上表假設自1928年初分別投入100元至S&P 500與美國三個月期公債,含股息等複利報酬率計算,我們可以看到1928年底,投入S&P 500的資金成長為143.81元,但是隨後發生了數年的著名空頭市場,雖然偶爾有上漲,但直到1936年底資金才回復超過1928年底的金額,來到145.38元;隨後又再度崩盤,一直到1944年底來到166.15元,自此後就再也沒有低於143.81元。也就是說,若投資人不幸在1928年底才投入資金進去股市,要過了16年後,才會發現帳戶資金正式超過原始投入資本,不再虧損。而此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三個月期的美國公債表現好上許多。
另外的故事發生在台灣股市,台股指數曾在1990年2月份創下了12682的高點,若經過除權息調整,至少也經過了24年,才收復失土(也就是說若1990年2月時有台股ETF這種商品,投資人若買進,每年配股配息,至少要到2014年左右才正式損益兩平,相似的資料投資人若需要自行計算,也可以自MSCI網站計算台股調整後股價來獲得)。最後的例子見我們的文章長期買進持有ETF的注意事項,文中探討投入外國股市10年前後的結果),同樣具有啟示。
股市不是某些財經媒體所敘述的那樣穩定獲利的地方,不論台灣或美國股市都是如此,股市比較像是承擔大量波動而期望能獲取利潤的場所,雖然「長期」而言,股市經由企業不斷汰舊換新、配股配息,能夠經由承擔大量波動而獲利,但由以上例子來說,實在很難斷定長期究竟需要多長!
希望下次讀者在看到媒體或自稱為財經專家等人敘述股市可以穩定或輕鬆賺取收入等言論,不妨自行研究看看同樣方法在不同時間區間有什麼樣結果,或放大時間尺度來做檢視,不僅能拆穿這些謬誤,也能使自己更全面了解投資的本質。